本文主要是关于新人对产品运营逆境中成长的思考。本文既是复盘前的产品运营阶段,也是运营分析的思路。
本文是接手之前产品运营的新人对逆境成长的思考:一个失败的社区产品的复盘(一)。没想到还是引起了不少新运营商的共鸣,所以我会继续回顾总结自己的经历,希望大家都能快点长大。本文既是复盘前的产品运营阶段,也是运营分析的思路。
一、如何做一款产品
上一篇文章已经解释了我目前产品的背景。我之所以判断是“失败”,是经过多次尝试,看到了结果。看了一篇关于“如何做出一个产品,实现从0到1的快速突破”的文章,感触很深。然后我用具体案例(我们的产品和网易的一个社区产品)分析了基准。
1. MVP的简单方法论
003010中的MVP是指最小可行产品,其简单的方法论是:
做一个最小化可行性的产品,投放市场检验,收集用户反馈,然后快速迭代。
这一点非常适合创业公司使用,因为它更注重资源成本,忽略了产品试错的时间成本。事实上,综上所述,这种方法论是一种飞轮模型。
让我们以我们产品的具体分析为例:
MVP:从最初的产品建立到第一个小模型大概用了半年时间,目前还处于产品的第一次迭代阶段。我们开始的第一个小模型是一个社区新闻的信息平台。产品原型完成后,我们的运营学员开始参与。
市场检验:这一步属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操作,因为很多产品在最初建立的时候只是一个模糊的需求,或者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产品。
我们以此为例:最初立项的原因是老板需要一款拥有百万daus的产品,而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结合团队中的工作内容和经验,认为基于社区的产品可以容纳这么多用户,于是就做出了第一代基于社区的MVP。
但事实上,这样的产品是否真的有用户的需求,需要由用户来决定,而不是由团队负责人来决定。因此,在产品1市场试水后,我们得出结论:基于独立游戏的信息社区平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具体流程参见上一篇文章。)
用户反馈:通常,这一步应该是具体联系用户,通过用户调研和反馈收集,得到产品迭代方向。但是经过市场测试,我们只能得出用户不买这个产品的结论,没有用户留着的结果。因此,不能断定第一代产品的原型是唯一可用的。
快速迭代:验证模型失败后,及时调整了产品和运营方向。事实上,这一步考验的是团队的团队合作和发展能力。如果开发进度跟不上,其实整个产品阶段就会无限期的拖延。
2. 第一阶段产品失败复盘
其实上一篇文章的总结更偏向于我个人的经验描述,或许没有足够的地方让大家借鉴,所以这里就要说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总结,规避产品失败;以及新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哪些才能继续成长.了
首先,产品建立的失败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甚至大公司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产品的失败过于气馁。总结失败的原因,避免下次犯错,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里有一款网易3月份推出的游戏鉴赏社区产品《精益创业》,目前好像只在安卓上推出。其实这款产品推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产品的思路方向做了很大的调整,不过我以后会关注这款产品的运营情况,以此来验证到底是产品建立(独立游戏社区)还是推广资源不足。
在这里,我们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和比较我们的产品在第一阶段与《UP》。其实产品类型基本一致,都希望建立一个独立游戏的社区平台。虽然103010才在安卓上线,但在上线阶段已经投入了部分资源进行推广。然而,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根据ASO100的数据:截至5月3日,应用下载总数仅为9419次。
按理说,在网易自身资源和投放效果的引导下,应该还是有相当多的曝光资源的。然而,结果显示,大多数用户对此类产品不感兴趣。
因此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项目建立失败,这里的失败定义为未能获得用户。
幸运的是,在最初的尝试后,团队意识到了产品建立的问题,所以在节后对产品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然而,在这里没有成功实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开发迭代速度过慢.
其实这可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项目开发的人力有限,公司对项目的重视程度,目标规划。
这个原因更像是我们经营不可逾越的客观原因,这里就不进一步讨论了,只是分析产品失败的原因。因此,最重要的市场检验和用户反馈,没有办法积极推广和尝试。而且,在第一阶段,我们更容易猜测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真正与用户沟通。
综上所述,要想避免产品失败。最重要的是准确建立项目,快速开发,与真实用户保持沟通,收集反馈。结合我们产品的体验,这几点非常重要。
准确立项:不要求团队有准确的产品需求分析,但有必要把握市场敏感度。如果同类型的产品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失败了,那么投资它们不就是赔了老婆又赔了部队吗?
快速开发:不仅要求产品经理及时反馈bug,还要求产品规划和设计。更需要发展合作团队,积极迭代产品。毕竟产品只是产品,可以给用户反馈。因此,保持良好和积极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无论产品的最终反馈结果是正面还是负面,市场迭代和用户反馈:都应该在每个阶段与用户保持沟通。这里的用户不仅仅是针对自己产品的用户,还要尝试与竞争产品的用户沟通,收集反馈,寻找下一阶段产品的突破口。
二、运营新人在这个阶段能做什么
上次看了大家的留言,发现面对同样现状的新手运营商不在少数。那么这篇文章正在和你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如何成长?
事实上,当我意识到产品的第一阶段失败后,我特别困惑。这样的困惑更多的是一种挫败感,但我很快意识到,困惑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成长。虽然无法扭转产品定位的局面,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动学习掌握在自己手中,用结论说服提出的想法。
总结自己的不足后,在产品定位调整的第二阶段,开始主动学习,在客观条件(资源、产品等)的制约下,尽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1. 提升自己的市场敏感度
一开始我对社区产品的理解和概率还不够深,认知只停留在taptap是一个成功的游戏社区的层面(后来我们在做的时候,tap也凉了)。因此,第一阶段被动实施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自我思考。
而弥补这种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读书多了解,收集你正在做的同类型产品有哪些竞争产品,目前的市场风向标是什么?比如大家都在看短视频的时候,如果做新闻文章,就很难抓住市场红利。
这些来源一方面是公司内部平台共享的,也可以通过外部网站了解当前主流市场。基本的市场了解可以通过数据指数网站找到,比如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等。了解宏观市场需求。另外,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分析网站,客观了解产品的数据维度和产品的迭代信息。只有当你有了一定的市场意识和分析,你才能知道下一步该尝试什么。
2. 主动与潜在用户沟通
大多数新的操作人员会从基础工作开始,比如用户操作。其实经过尝试才发现,用户操作不仅仅是基础工作,这个模块是整个产品操作的核心,如何做好这个模块才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我们的产品处于第一阶段,基本不知道真实用户的反馈,只通过后台页面浏览量和下载量知道结论。这对产品优化迭代没有帮助,所以我开始在产品的第二阶段积极尝试了解用户。
然而,我当时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还不能上线,真正的用户来自哪里?
这时候,一个突破口就是去了解竞品用户,了解他们的基本用户需求,了解他们对竞品的不满。收集反馈,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优化方案。
3.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这个模块也是为了弥补和改善产品第一阶段的操作混乱。因为团队对数据模块关注较少,大部分问题分析只能说,我觉得怎么改,但缺乏理论支撑。
这个时候,一旦有人反驳,就很难支持(尤其是新人是白人的时候),没有数据对比,产品优化迭代就像无头苍蝇。可能改10分,有一点刚好有用。总的来说,用户数量有所增加,但当你恢复交易或在下一个产品上工作时,你会遇到同样的困惑。
所以在第二阶段,我会主动收集详细的数据指标,比如:每个页面的点击量,以及调整下载量。一方面有助于思考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你的方向是否正确。
三、产品思维
在整个产品运营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不足在于产品思维的不足。只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我只知道这款产品是否好用,但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哪里好用,为什么会设计成这样,都没有进一步考虑,而这也是产品拥有者和普通用户最大的区别。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有了不同的思考。
未完待续的结尾
其实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成长来自失败后的每一次回顾和总结。在有限的土壤中,如何更好更快地生长,或许是每个新经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产品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加油~ ~
本文最初由@crystal发布,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复制。
这个数字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奖励作者,鼓励TA努力!感激5个人的奖励。